才:設計校本教科書的天荒夜譚

20四月11

原本真係唔想寫… 不過依篇咁荒謬既奇文,真係… 有d頂佢唔順… AK都唔講其他部份,就只係對佢所建議既幾點寫下…

明報論壇(4月20日) — 葉兆輝﹕改變學習模式 設計校本教科書

http://news.mingpao.com/20110420/fac1.htm

作者為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副主席、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1. 教育局應積極向每間學校投放額外資源,製作以校為本的課程,盡量減低學生需要買課本才可以上課的情況。據理解,現在一些學校使用教育局提供的校本英語課程的資助,發展了一些有效能和適切學校使用英語課程,效果良好,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可以在學校中薪火相傳。最重要的是給予老師多一些空間和支持。教育局可以成立一個教材資料庫,集思廣益,教育局的同事擁有那麼多年的審查書籍的經驗,可以作把關的工作,建立一個類似Wikipedia的公共平台,不同學校可以彼此交流和分享,實踐教學相長,對一些取錄的資料,可以給予一些獎勵,象徵性的版權費,使內容可以不斷創新和更新,這是一項有高效益的投資(capacity building)。

well…從一開始既第一個point,就將出版社從成條方程式入面拎走左,提出既solution係d咩呢?原來係教師自己攪掂佢…想來好簡單,我地既教師真係天下無敵,十項全能,一方面可以應付沉重既行政工作,又或以做到有教無類咁去盡責教導每一個學生,仲可以抽出時間出來度身訂做教材…都唔好講人地個job description入面有無要佢做咁多,亦都唔論佢份人工係唔係要佢做到咁盡…AK只係知道,編輯教科書的一本專業…教師既專業係教書,並唔係編書…

又或者咁講,假設AK真係一個好老師,仲成功做到一份天下無敵既教材,AK就算唔拎住份教材走去開補習社,相信都唔會自願係個Wiki上面 share出黎俾人Like啦…依家教育局係鼓勵緊學校之間競爭,收唔夠生要殺校,教師要不斷咁推高自己學校學生既成績,有咁好既教材,肥水自然不流別人田啦…點解d補習社咁緊張佢地d名師份notes,因為依d野,係有價的…

作者話要製作以校為本既教材,咁即係無一份可以通用既教材可以用於全港所有學校啦?咁,每一個教師自己寫份notes,又點可以確保佢一定對應教育局個課程範圍呢?呢家教育局審出版社既教科書都審到一頭煙,唔要教科書,人人自己寫notes,唔好講話教師頂唔頂得順,教育局逐份notes審都好煩下…

2. 提倡生活和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現時香港的教育模式都是覑重書本和課室中進行,老師勞壞了,學生也悶得半死,彼此虐紂對方,為什為學校的課程不能提供多一些空間和發展的機會,真正做到愉快學習。

依個point無咩好評,因為語意不詳,點先叫做「提供多一些空間和發展機會,真正做到愉快學習」?唔睇教科書就係愉快學習?睇教科書就唔愉快?

3. 有效地使用資源,試想每位學生教科書平均消費3000元,若一所學校有1000位學生,一間學校家長每年使用在教科書資源有300多萬元,若學校能與家長達成共識,有效地運用這筆資源,減少對出版商教科書的依賴,發展以學校為本的課程,相信學校、學生和家長都是最大得益者。而學生學習成效是主要考慮的因素。

係,一間學校300萬好似好大數目,不過,簡單計一計,1000個學生分開屬於六個不同級別(以中學計),每個級別有成八科,甚至更多…即係一間學校六個級別乘以八科,總共需要48套不同科目不同級別的教材,300萬除48,每套既開發費用7萬唔夠…用依個錢,由一間學校去做,可以有市場上教科書既級數…在下拜服…

4. 出版商應小心編排基本用書和習作用書,使到一些習作只規限於習作用書內。現在基本用書中有意或無意地滲入了一小部分習作,使到基本用書不能循環再用,筆者懷疑這並不是什麼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考慮,只是純粹銷量上的策略,教育局在審查書本時應作好把關的工作。

姑勿論有關習題是否教師要求出版商加入到教科書之中,是不是因為這些習題,就導致該本教科書無法循現再用呢?這個倒只慣看慣用舊書的在下有點懷疑… 而且,如果真係不真「寫花」本書,老師不是可以按這些習題向學生發出習題紙嗎?甚麼?教師很忙無時間做習題紙?那…他那會有時間去開發教材?

5. 出版商分拆書本上下冊,減輕書本重量,可以理解,但現在一些分拆是有點過分,由一本書,分成上一上二,下一下二,但每一冊只有10多頁書,減去了版頭、版尾和目錄,少於10頁,實是不環保,更糟的是增加書費的另一劣法。

這個情況可能真係有…不過是否如作者所講的普遍,在下有所質疑…

6. 鼓勵書本循環再用,由學校或家校會提供平合,不單只減少家長的負擔,更培養學生環保和節約的習慣;根據英基和國際學校的經驗,一些基本書籍可以學校購買,學生輪流使用,學生則每次分發習作頁,學習效果理想。

其實…書本無法循環再用的原因,真的單純是出版商改版嗎?以前在下讀書時,就算出版商有新版書出,在下一樣可以用舊書,因為兩者仍然對應課程範圍… 現在?作者有無問問教育局,這一段時間以來,課程到底改了幾多次?每改一次,之前編好的書就不適用了…要買新書…迫使家長不能買舊書的,其實未必一定是出版商,而是背後的教育局…

7. 加強學生和教師的自學和自理能力。現在訂購書本的情況,大多數都是要方便,卻沒有用多一點工夫,有不少部分的材料,沒有使用,實是一大浪費,互聯網提供了不少有用和及時的資料,減少訂購了不需用的教科書。

利用教科書,主要是因為教科書由專業編輯主理,整合了對應譟程範圍的資料,讓教師及學生可以有一個「範圍」去參照,一下只說要打破框框,在互聯網搜集資料,如此的做法就如同拒絕在超市買米,一定要親自落田耕種…的確,親手去做更加容易體會耕作的辛勞,只是…這樣做有效率嗎?可以應付得了我們現時這個「工廠」生產模式的教學環境嗎?唔好傻啦…

成篇文基本既立論就係:
1)否定教科書編輯係一份專業既工作
2)否定出版商於成個教育事業之中作為後勤的角色

其實…無問題既,就以後禁左教科書佢…由老師自己製作教材囉…睇下依家作為教材受益人既教師到時會唔會多幾個因為工作壓力而跳樓?之後又湧上街頭抗議囉…就係咁簡單…



4 Responses to “才:設計校本教科書的天荒夜譚”

  1. 1 Histo

    迫使家長不能買舊書的, 主因絕對不是出版商, 而是不斷推行教改不斷變更課程的教育局; 教育局是香港十多年來大多數教育問題的罪魁禍首.

  2. 2

    另一個其實有人提過,但唔敢大聲講既,係好多出版商既資源其實係去左「支援老師」嗰度...曾經聽過有出版商既「服務」係,用左佢套教材,如學生做習作時有咩唔明,係可以「打電話問功課」──該出版商已備一team人去做「專業支援」...

    俾你係老師,你梗係想選呢間出版社既書啦...

    我都覺得個問題源頭根本就响教育局...同埋啲家長度...

  3. If a book is a book is a book, 呢個世界會簡單好多。

    又如果學校只係教書唔使搞咁多名校效應/響牆外拉banner賣廣告/ 計大學入學率/ 做埋咁多大龍鳯,咁搵乜書黎教都無所謂。

    可惜,成個局係所有持份者(stakeholder,呢期教育局成日拎呢個字出黎講) 自己搞出黎的。唔好賴晒某一方,好明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4. 4 HHH

    Re: Point 5. “出版商分拆書本分成上一上二,下一下二" is common for Primary Chinese & Maths. These textbooks are much > than 10 pages. It is true that some workbooks are ~ 10 pages each.


發表留言